近5年來,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防治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健康焦點。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40萬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然而,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后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Correa序列提出,從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變過程:(1)慢性淺表性胃炎、(2)慢性萎縮性胃炎、(3)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4)胃癌。
高度重視萎縮性胃炎
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與體征,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胃炎是否會轉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長期不能修復”是兩個很大的關鍵因素,而這更多取決于人們的健康觀念和主動預防意識。
雖然胃癌周圍黏膜中,萎縮性病變多見,但并沒有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必然發展成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不是很高,但兩者卻密切相關,胃癌是從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一步步發展過來的。所以一旦我們發現了萎縮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療越好,否則等到出現了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視,就變得危險了。因為輕、中度萎縮性胃炎經治療多數還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縮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巖藻多糖逆轉慢性胃炎的病理轉變巖藻多糖譽為“藻黃金”,是一類硫酸化多糖,一般存在于褐藻和棘皮動物中,首先由Kylin在1913年從掌狀海帶中提取出來,又稱為巖藻聚糖、巖藻聚糖硫酸酯、褐藻聚糖硫酸酯、巖藻糖膠等。
1999年Teruo Yokokura等人發現巖藻多糖可以粘附Hp,在《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期刊上揭示巖藻多糖抑制幽門螺桿菌粘附作用機理是幽門螺桿菌表面具有巖藻多糖特異性結合蛋白,能夠與巖藻多糖結合,抑制幽門螺桿菌與胃粘膜的黏附,達到清除幽門螺桿菌的作用。2011年,印度尼西亞大學Kaka Renaldi教授團隊研究了巖藻多糖對胃黏膜保護作用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服用巖藻多糖后慢性胃炎患者胃竇和胃體的黏膜厚度都得到顯著提升,表明巖藻多糖可修復損傷的胃黏膜。2015年12月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體外研究發現,巖藻多糖可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對胃上皮細胞的附著,對人胃癌細胞具有一定的殺傷作用,有助于預防潛在胃癌的發生。
2017年巖藻多糖獲得美國GRAS認證,2018年獲歐盟新食品原料。2019年3月,青島明月海藻集團獲批巖藻多糖食品生產許可證,目前已建成年產10噸的巖藻多糖生產線,在巖藻多糖提取純化技術上已發展成熟。其生產的巖藻多糖是原海帶濃縮液/粉的技術升級產品,以優質食品級褐藻為原料在天然提取技術基礎上,進一步純化分離,產品的風味、口感得到改善,純度進一步提升,功效基團硫酸基、巖藻糖的含量高。另外,明月巖藻多糖降低了重金屬含量,產品安全性值得信賴。
巖藻多糖的化學結構明確,已被確認是一種功能性食品,廣泛應用在食品、藥品、保健品等多個領域。多項研究證實攝入巖藻多糖可以清除幽門螺桿菌、修復胃黏膜、抑制炎癥因子、增強抵抗力等均會對人體產生有益的影響。隨著人們對巖藻多糖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在食品保健和醫藥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
魯公網安備 37021102001208號
a> Copyright ©2019 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