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感染幽門螺桿菌易患哪些疾病#登上新浪微博話題榜首位,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和討論。
這已不是幽門螺桿菌首次成為熱門話題了。不難發現,近年來,官方對于幽門螺桿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從各大權威醫院開始科普幽門螺桿菌到幽門螺桿菌檢測被列為體檢項目,再到江蘇啟動幽門螺桿菌家庭篩查項目,幽門螺桿菌越來越多的被人們知道和重視,然而“了解-預防-治療”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也開始逐漸顯現。
觀念節奏不一致,分餐制落地困難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口-口傳播、胃-口傳播和糞-口傳播,其中口-口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很高,且具有家族聚集性,這與中國人不分餐、互相夾菜等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伴隨幽門螺桿菌科普力度不斷加大,很多朋友開始關注并重視幽門螺桿菌,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更加注意飲食衛生。然而,幽門螺桿菌的預防并不是單打獨斗的戰役,需要全員的配合和支持,因此,不少網友吐槽自己在分餐道路上遇到的重重阻礙,也有不少網友已放棄“單兵作戰”,呼吁通過政府出具強制性措施進行分餐。
看似小綿羊,其實是披著羊皮的狼
很多人感染幽門螺桿菌而“不自知”,實際上,感染幽門螺桿菌后,100%會發生胃黏膜活動性炎癥,只不過約有70%的人不會感覺到明顯癥狀。這也是很多朋友對于分餐行動不在乎、不重視的重要原因。此外,不了解幽門螺桿菌的危害,甚至認為是夸大宣傳、言過其實,也是阻礙分餐落地的一大原因。
幽門螺桿菌看似小小一種細菌,對人體胃部的損傷卻是不可忽視的。因此,一些深受“幽門螺桿菌”折磨的網友也紛紛站出來提醒大家重視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并可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則發展為胃癌。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約30%的Hp感染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疾病;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癥狀為: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癥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有些患者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四聯藥物是主流,效果卻因人而異
目前,國內醫療機構公認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為三聯或四聯療法,即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一/二種抗生素+一種鉍劑,每日2次,連續服用10日或14日,間隔4周以上復診,判定治療效果。如未根除成功,則需至少間隔2-3個月進行二次根除。
對于幽門螺桿菌,很多網友零容忍,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不少網友表示通過三聯或四聯藥物治療,幽門螺桿菌檢測已經成功轉陰,但也有部分網友吐槽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太大或耐藥性導致自己反復換藥治療。
其實,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效果受很多因素制約,如感染程度的不同、患者的依從性、地區耐藥性、藥物副作用等等,因此,三聯/四聯藥物治療效果出現差異是正常的。總的來說,藥物治療的有效率毋庸置疑,但其嚴重的副作用和耐藥性卻是無法被忽視的。
藥物治療+巖藻多糖,值得磕的清幽完美CP
正是由于藥物治療方案的副作用,使很多看起來并不那么“嚴重”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老年感染者、兒童感染者或免疫力低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望而生畏,權衡利弊之后,主動或被動放棄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治療。那么,有沒有一種物質,可以安全無副作用地清除幽門螺桿菌呢?
答案是:有。
它就是大分子巖藻多糖。巖藻多糖的獨特結構,使其可以與幽門螺桿菌上的供體蛋白進行特異性結合。較小分子巖藻多糖而言,大分子巖藻多糖可與幽門螺桿菌結合成更為堅固、穩定的組合,將幽門螺桿菌帶出胃部大本營,隨消化道排出體外。像磁鐵吸附鐵一樣,巖藻多糖與幽門螺桿菌的結合是靶向的物理結合,而非化學性滅殺,對人體安全無副作用。
依托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明月海藻集團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展開了幽門螺桿菌治療的相關研究,通過臨床試驗表明,單獨使用BMSFu?巖藻多糖的清幽有效率達77.6%;采用四聯療法+BMSFu?巖藻多糖搭配治療,清幽有效率為100%,且BMSFu?巖藻多糖可以極大地緩解四聯方引發的副作用。
最后,還是老生常談,呼吁大家注意飲食衛生,公筷不可少,分餐很重要!
魯公網安備 37021102001208號
a> Copyright ©2019 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