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一個大的蠶豆形肌性空腔臟器,包括三部分:賁門、胃體和胃竇。食物通過能開閉的環狀肌肉(括約肌),從食管進入胃內。此括約肌能防止胃內容物返流到食管。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
胃是儲存食物的器官,可有節律地收縮,并使食物與酶混合。胃表面的細胞分泌三種重要物質:黏液、鹽酸和胃蛋白酶前體。黏液覆蓋于胃的表面,保護其免受鹽酸和酶的損傷。
胃粘膜是存在于胃部內壁的一層很薄、很脆弱的粘膜組織,如同一堵天然“屏障”保護著胃壁的安全。它具有一個損傷與自我修復的動態平衡機制,保護著胃部的正常運作。一旦外界給予胃的負擔過重或刺激過強,動態平衡就會被打破,胃酸便開始對胃壁 “自我消化”,繼而形成凹入表面的破損。胃粘膜一旦受損,很難恢復如初。隨之而來的就是上腹部不適或疼痛、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胃部不適的癥狀。
破壞的胃粘膜的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化學因素(吸煙、喝酒、濃茶、咖啡、刺激胃黏膜的藥品如阿司匹林等)、物理因素(過冷、過燙、過于粗糙的食物或暴飲暴食等)等因素。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通過其毒力因素的作用直接損傷胃粘膜上皮細胞,感染可激發機體免疫反應,從而造成胃粘膜炎癥。感染激發的免疫反應難以將幽門螺桿菌清除,感染持續,導致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慢性活動性胃炎)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相關疾病的基礎病變。
胃粘膜慢性炎癥可影響胃酸分泌,胃酸分泌增加者發生消化性潰瘍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增加,消化性潰瘍的最終發生實際上是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的結果,而胃酸分泌減少者則發生胃癌的風險增加。
胃粘膜慢性炎癥可導致萎縮/腸化生發生,后者是胃酸分泌減少,胃內pH升高,有利于幽門螺桿菌生長造成胃菌群失調,這種繼發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菌群失調也可能參與胃癌的發生。
巖藻多糖助力胃部健康
巖藻多糖為裙帶、海帶等褐藻類植物的表面分泌著很多潤滑的粘稠物質。印度Kaka Renaldi教授團隊研究了巖藻多糖對胃黏膜的修復作用臨床效果,34位慢性胃炎患者分為兩組,試驗組16人,每天服用巖藻多糖(28天),對照組18人。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服用巖藻多糖后慢性胃炎患者胃竇和胃體的黏膜厚度都得到顯著提升,分別增加12.42μm和11.21μm。
研究表明巖藻多糖在濃度100μg/mL時,能夠有效抑制Hp與胃黏膜黏蛋白的結合;每天喂食0.5%的巖藻多糖溶液,可以減輕小鼠由Hp引起的胃炎癥狀,同時能夠改善胃炎。研究人員選取Hp陽性人群進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每天服用1克巖藻多糖,持續8周,Hp的陽性率下降為只有30%。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委托譜尼測試公司開展了巖藻多糖對胃粘膜保護功能評價,經過兩個多月的功效評價測試,最終結果顯示:明月巖藻多糖對胃粘膜損傷具有保護功能。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是國內首批獲得巖藻多糖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廠家,使用專利技術生產的巖藻多糖純度≥90%,可廣泛應用在食品、藥品、保健品等多個領域,產品品質值得信賴。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訂閱號“巖藻多糖”,知乎“BMSFu巖藻多糖”。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魯公網安備 37021102001208號
a> Copyright ©2019 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團 版權所有